上高中的时候从平面地图了解到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平缓,形成了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的独特景观。南坡地势陡峭,高差变化极大,在同一地区山谷是热带季风气候,山顶就成了极地气候。曾经以为,喜马拉雅南坡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,会干湿分明,全年高温。来到之后才发现,只有干湿分明,没有全年高温。12月的夜晚同事已经打开了小太阳取暖,太阳出来之前的清晨不得不让人穿上秋裤保暖。我也终于启用了那顶2012年冬天爬过华山后就雪藏多年的棉帽和那双2017年离开莫桑就塞进行李箱缝里的长袜。
喜马拉雅自西向东横亘尼国北部上千里,晴朗无云的日子抬头就能看到雪山。从朝阳到晚霞,每一刻都有不同的景色,当地同事用“Hourly Makeup”精准的描绘出不同时刻的美。
12月的上午总是浓雾弥漫,直到中午十二点左右才会开始消散。皑皑的雪山此刻会从棉被似的浓雾里探出头,随着太阳升高,雪山掀开棉被逐渐苏醒。而后,只剩下一顶御寒的白色棉帽戴在头上。当浓雾彻底消散时,雪山正式起床以神清气爽,棱角分明的装束会客。
浓雾已散,只有山顶还带着帽子云 ∨
起床不久,可能是冬季昼短夜长且冻手冻脚,雪山又开始他懒散的午睡。他随意拽过绵绵的云被铺在身下,侧身而卧,随意又不失雄壮的风采。
午休后的雪山精神抖擞,比起起床后的精致装束,现在更显随意。从桔园远眺,他头顶青天,足沒深渊,只有健硕的身材时隐时现。
眼前有桔树,尼国山区传统的石片屋顶,远处是漂浮在半空的雪山 ∨
冬季的夜来的更早,不到五点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把雪山赶回家。雪山也可能是一个晚睡晚起的夜猫子,被赶回家的那一刻,他生气了,起初脸上仅泛起红晕。哪知夜色越发咄咄逼人,他的脸气得通红。当周围的一切都黯淡下来时,只有他依旧生着闷气,此时涨得通红的脸开始败下阵,在夜的驱赶下乖乖回家。
山谷中海拔约300米的稻田和8000多米高的山峰,太阳正在落山,山顶开始由白变红 ∨
红色的群峰海拔7、8千米,脚下的观景台约1000米,眼前的河流约300米,河谷已经逐渐变黑,山顶仍然金光闪闪 ∨
太阳完全落下前的最后一丝挣扎,群峰的红色逐渐褪去 ∨
未经同意,请勿转载
啥也不说了,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吧!
对,希望尽快回归正常生活